高通膨高物價時代,文史哲畢業生想不餓肚子,要閱讀+上課+買股票+寫作及架部落格發表文章

高通膨高物價時代,文史哲畢業生想不餓肚子,要閱讀+上課+買股票+寫作及架部落格發表文章

一,閱讀

閱讀,包括讀書,雜誌,網路部落格,但主要是,經濟學原理,上市公司財報分析,政治學,這三科各找一本教科書來溜覽+精讀,共二三十遍

二,上課

課堂也能上課,還能認識同學,但成本最低的是,只要有網路,如免費wifi,或自己手機月租費599元也夠上網,若不能在課堂上上課,那麼看網路視頻,主要是youtube,來學股票操作,要看經濟學原理、上市公司財報分析,及政治學這三科,網路的也是上課

三,買股票

分散風險,不患得患失,買20檔,要有40萬,可以先工作幾年,存四十萬便夠,若存不到,那麼用勞保及薪轉去信貸借個四五十萬,再用薪水去付生活費及信貸的本金加利息,這四十萬,便如同閒錢一樣,只要有工作,那麼賺賠都不動用,但不能買四十萬的股票,只買二十萬,另外二十萬留著沒有工作時急用撐幾個月,還有股票下跌〈至相對低點〉時逢低買,等它漲回去漲上去再在〈相對〉高點賣

可以賺股利,公司賺了錢,有eps,好公司常會拿一部份出來發股利,如原本去年初公司市值及淨值假設都是100億,股價假設100塊,去年到年底賺了七億, 公司市值及淨值假設都是107億,股價假設107塊,它拿五億出來發股利,發了後因為少掉5/107,故股價變成102塊。

至於價差,一張股票一千股,一股20塊,你買一張20000塊〈不計稅費及成交價差〉,可以等到每股漲到21塊時,把這張賣掉,賺一千〈不計稅費及成交價差〉,這是第一種方法。

第二種方法〈叫做損有餘〉,你買二十檔分散不同產業的零股,一檔一萬,等一萬塊漲至10200元,你賣掉200塊的部份,一樣留下一萬塊,那200塊進銀行帳戶後拿去當生活費,一萬塊一直漲,你便一直賣掉其中一兩百塊,那,若跌呢?

若跌,便補錢〈叫做補不足〉,當一萬塊跌至9000以下,你便再買一千塊零股,又補足至一萬塊,又跌又補,最多補六次,此時,若補六次,成本一萬六,若補三次,成本一萬三,等淨值又漲到超過成本,如淨值超過一萬六〈若之前補一千塊補了六次〉,或者淨值超過一萬三〈若之前補一千塊補了三次〉,又把超過一萬的部份賣掉,後續若又漲超過一萬,再用上面的損有餘的方法,若跌至九千以下,又用上面的補不足的方法。

四,寫作+架部落格發表文章;若有流量,在金錢上,可以有收入,在社會影響力及名譽上,可以當kol

你是文史哲畢業的,在寫作上有競爭優勢,再加上,搭配財報分析,有句話,不懂財報怎麼知興衰,搭配經濟學原理,有句話,不懂經濟學怎麼了解人性,那,政治學,你可以研究歷朝歷代的政治史,都,有搞頭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